展览

舞韵河湟 ——“一带一路”中的西宁文物展

发布单位:
发布日期:2022-06-10


人类古代文明的发展与道路走廊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丝绸之路青海道”作为河西走廊大道的重要辅线,把东方和西方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科学、宗教、文化价值观在区域和民族间进行交流。西宁——地处湟水谷地,东倚中原,西接西域,是“丝绸之路青海道”这条交通要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西宁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商贸往来重要交通节点的历史地位,始终发挥着连接东西的纽带作用,商旅、使者、佛教僧侣或在此停留,或经此西去东来,为西宁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元素,成为今日西宁民族多元、文化多样的历史源头。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西宁责无旁贷,必将再次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续写丝路西宁新篇章。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以“舞韵河湟——“一带一路”中的西宁文物展”为题举办了此次主题展览,旨在以馆藏文物为支撑,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通过对“丝绸之路青海道”繁荣兴衰历史的追忆,说明“丝绸之路青海道”及处于这一交通要道节点位置上的西宁在沟通中西文化、促进东西贸易往来方面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明确西宁及“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东西文明演进中的历史地位,为加快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文化保障。

展览共分为“风采卓异”、“河湟初开”、“通衢中西”、“唐蕃并峙”“西陲安宁”、“融合发展”六个单元,展出各类馆藏文物195件。


第一单元   卓异风采


发迹中原的仰韶文化像一朵盛开的重层多瓣花朵,分布于西宁盆地,前后相沿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正是绚烂夺目的花之一瓣。且因西宁盆地地处湟水谷地中心和“丝绸之路青海道”节点的地理位置优势,兼收并蓄,从各方面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先进因素,从而在早期青海河湟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地凝聚作用,风采卓异。

20220610150031088411.png20220610150036044588.png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涡纹彩陶盆

20220610150045009633.png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红陶钵

20220610150053014704.png

青铜时代齐家文化双大耳陶罐

 

第二单元  河湟初定 


汉王朝实施“隔绝羌胡”之策的大背景下,于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西宁地区设立具有军事和邮驿性质的西平亭、长宁亭,并于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后沿湟水流域屯田设防、修缮乡亭、道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建设,设置护羌校尉、金城属国,隔塞羌、胡(匈奴)交关之路,打通了中原地区通往河湟地区的交通线路,汉王朝势力得以沿此通道深入河湟地区,经营河湟。


20220610150102039168.png

汉铜洗

20220610150110002502.png

汉灰陶灶

20220610150118017979.png

汉铜镜

20220610150127053463.png

汉铜男俑


第三单元  通衢中西  


十六国时期的大混乱以及接踵而来的南北朝对峙阻碍了中西交通往来,公元439年北魏占据河西走廊后,河西走廊大道更是阻塞不通。丝绸之路青海道则因远离战乱,加之吐谷浑人的积极参与和经营,成为这一时期沟通中西最为重要的通道和西域与南朝政权往来的必经之路,繁荣一时。西宁由此成为商旅、使者以及僧侣东来西往的必经之地。


20220610150801051912.png

南北朝胡人牵驼模印砖

20220610150149081545.png

南北朝力士模印砖

20220610150205045929.png

南北朝仙人模印砖


第四单元  唐蕃并峙


公元六世纪当大唐王朝臻于鼎盛之际,吐蕃迅速崛起于青藏高原,统治了西到中亚,东到河陇的广阔地域。吐蕃的崛起一方面促进和加速了中原王朝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往来交流,兴起一条连接中原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道路,即唐蕃古道。另一方面由于吐蕃将西域乃至中亚部分区域纳入到统治范围内,客观上为中亚西域与青藏高原的往来交流提供了政治、军事保障,丝绸之路青海道因此也并未因吐蕃取代吐谷浑而中断,唐王朝和吐蕃交替统治下的西宁仍然是这条重要


20220610150248073338.png

唐银錾花粉盒

20220610150324014129.png

唐三彩胡人俑

20220610150332094285.png

唐金银直杯

20220610150338070915.png

唐豹斑玉把杯


第五单元   西陲安宁


11世纪初西夏占领河西走廊后,西域通向中原的贸易路线再次改由丝绸之路“青海道”往来,西宁青唐政权因“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再度繁荣而坐享通衢之利,得以与西夏在河湟地区展开激烈争夺,成功抵挡了西夏的入侵,直至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宋军进兵河湟,改鄯州为西宁州,取西陲安宁之意,西宁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20220610150423048594.png 

西夏褐釉剔花瓷罐


第六单元  融合发展


13世纪初,蒙古军先后攻占金朝所属洮州、河州以及西夏所属的西宁州,西夏和金朝在青海势力由此被蒙古所取代,并由源于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的诸王出伯一系世代出镇西宁州。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朝改西宁州设西宁卫,筑西宁卫城,从此西宁成为“西夷重地”、“河西巨镇”。西宁地区呈现出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融合发展的格局。


20220610150439046770.png

元铜僧帽壶



 结束语


人类古代文明的发展与道路走廊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丝绸之路青海道”作为河西走廊大道的重要辅线,把东方和西方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科学、宗教、文化价值观在区域和民族间进行交流,地处这一通道节点位置的西宁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商贸中心,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西宁责无旁贷,必将再次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续写丝路西宁新篇章。 




展览现场



20220610150456054403.png

20220610150505016026.png20220610150512014744.png20220610150518060323.png2022061015052402047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