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天地精灵 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精品展

发布单位:西宁市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3-12-26

封面.jpg

2023年12月26日由青海博物馆联盟、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宁市博物馆,武汉博物馆承办的《天地精灵 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精品展》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出的108件套精美玉器,上迄远古,下至明清,种类丰富,品质上乘,是武汉博物馆馆藏品玉器中的精品。


前言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美玉一直为人钟爱。在远古时代,玉是天地之圣物,是精灵的化身。玉被人格化,作为圣人君子的修为标准。玉之坚硬,象征着君子的气节;玉之温润,代表着君子的谦虚之风。玉的美不仅在于它材质的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工艺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这种人文情怀的蕴含,让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包含着古人无穷无尽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展览由“天地圣灵——礼仪用玉”、“温润秀美——玉佩饰”、“巧夺天工——陈设玉器”三个部分组成,希望能让广大观众从中感受到古代玉器的圣洁和精美。





壹·天地圣灵——礼仪用玉

早在八千年前,华夏先祖已经选择美石制作玉器。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玉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成为宗教礼仪用器。《周礼》更是将用玉纳入到国家的典章制度之中,“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璧、琮、圭、璋、琥、璜,做为祭祀所用的六瑞玉,其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同时,玉斧、钺、戈、铲等并不具有实用功能的工具和兵器,为王所独有,为巫所用,成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由此,开辟了玉器的“道德化”、“宗教化”和“政治化”的新时代。

明·青玉兽面纹斧


汉·白玉蝉

西周·鱼形玉璜



贰·温润秀美——玉佩饰

玉佩饰,是指佩戴所用之玉器。一般器形不太大,有孔可穿系或缝制,分为头饰、耳饰、项饰、手饰、身饰以及随身携带器物上的装饰等,种类繁多,形制多样。佩玉风尚起自新石器时代,此后一直相沿成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根据民族习俗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玉佩饰也大为发展,历代佩饰既有传统的延续,又有众多的创新,丰富多彩,蔚为大观。特别是明清时期的玉佩饰,更是集历代之大成,不仅题材图案多种多样,而且做工也更为精巧细致。


战国·青白玉兽面纹剑格

汉·白玉卷云纹螭首带钩

清·碧玉螭龙纹带扣

元·青玉透雕龙纹嵌饰



叁·巧夺天工——陈设玉器

陈设玉器是指用于摆设观赏的玉器。初见于战国、秦汉,宋辽金元时期开始盛行,明清达到鼎盛。一般分为陈设用品、仿古礼器等类型,而用玉来制作的如碗、壶、瓶等生活器具,以及笔掭、洗等文房用品,并不具备实用功能,亦作摆设观赏之用,故也属陈设玉器一类。陈设玉器型体较大,多为圆雕、浮雕和镂雕。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山水仙境、吉祥图案等,追求着一种绘画意境和笔墨情趣。

清·白玉“达摩渡江”插牌

明·青玉龙凤纹三足樽

清·白玉人物船

清·白玉寿星立像

清·黄玉象


结束语

“光明齐于日月兮,文采耀耀于玉石”,在所有制作古代器物的原料中,玉石最能展现中国文化与审美的本质。人们对玉的珍爱并不仅限于古代,它传承数千年,延续至今。中国玉文化数千年来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和利用好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过来,给当代人以民族自信和历史启迪”。让我们继续发扬中国玉文化的优良传统,以玉比德,以德治国,共同去感受中华民族爱玉、尊玉的伟大情怀。


展厅一览


展览时间

2023年12月26日至2024年3月28日


展览地点

西宁市博物馆一楼二号展厅

20230728151349027672.jpg

监    制:张清民

责任编辑:孙杰

图文编辑:解程鹏

联系电话:0971-636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