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展览丨见盏——寻味千年造盏工艺展
2024年6月28日由青海省博物馆联盟、福建省文物局、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西宁市博物馆、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南平市博物馆承办的《见盏——寻味千年造盏工艺展》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
前言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只有深入认识古代之中国,才能深刻理解现代之中国,方能不断创造未来之中国。
宋代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也是福建制瓷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崛起于福建北部的黑釉瓷是其中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黑釉瓷窑中以建阳水吉建窑最具代表性。武夷山遇林亭窑、南平茶洋窑、建瓯小松窑、松溪迴场窑等一批窑场也大量生产黑釉瓷器,形成一个庞大的窑系,奠定了宋代制瓷业青、白、黑“三分天下”之势,成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茶具之一,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如今,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已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窑瓷器已经走向繁荣。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馆联合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南平市博物馆举办“见盏一一寻味千年造盏工艺”展。通过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这一千年技艺的热爱。同时,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的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壹·建盏为何有名?
建盏在宋代之所以流行
并且有着极高地位的原因有几个
1.独特的饮茶文化
在宋代,饮茶方式极具特色
既不是唐代的煮茶
也不是现代的泡茶
而是点茶
所谓“点茶”
饮茶时先把精细的茶末用开水冲点
并用茶筅用力搅拌(古称“击拂”)
以使茶与水完全溶为一体
然后趁热饮用
如此独特的饮茶文化
衍生出了“斗茶”这一竞技活动
而建盏又恰好非常适合斗茶的需要
其胎质较厚,是一种铁质胎
能够耐高温,保温性比较好
釉色是黑而滋润,光亮如漆
其它窑系的黑釉瓷很少能与其媲美
即使与建窑同样以生产黑釉产品而闻名的吉州窑
它的釉色也不及建盏黑、滋润
用这种茶盏衬出来的白色茶沫
色调分明,便于品评
是斗茶竞技不二的选择
宋·建窑黑釉兔毫瓷盏
口径18/底径6/高8.6(单位:厘米,下同)
宋·建窑黑釉兔毫瓷盏
口径12.2/底径4.1/高6
2.强大的形象代言
它的代言人不是别人
就是那位皇帝艺术家宋徽宗赵佶
他对茶艺十分痴迷
不仅作茶诗,绘茶画,还号召:
“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情尚也。”
更是以帝王之尊
撰写茶书《大观茶论》
可以说以皇帝身份写茶书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徽宗是五干年来头一份
他在《大观茶论》中忍不住的赞道: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这段话以三个角度说盏
其中任何一句拿出来
都是当时最有力的建盏广告语
也是建盏作为茶器
位居“宋代第一”的明证
宋·建窑黑釉兔毫纹“供御”铭瓷盏(残)
口径12.3/底径3.9/高6.1
3.文人墨客的追崇
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
由于担心政体不稳定
通过一次酒宴
来了一场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之后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
直接导致文人士大夫
以诗歌、斗茶为乐
饮茶文化迎来历史的第一个巅峰
卷起了一场风靡全国的斗茶热潮
不论贵族,文人还是普通百姓
都离不开茶
离不开“茶”也就离不开“盏”
宋·建窑酱釉兔毫瓷盏
口径12.6/底径4/高5.8
4.繁荣的社会经济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
宋代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手工艺、陶瓷、茶叶、染织等发达
人民生活富庶
也就有了对精神生活的强烈追求
这也是斗茶风靡,建盏盛行的
一个重要因素
宋·建窑黑釉兔毫瓷盏
口径12.8/底径3.8/高6.2
贰·建盏如何有名?
中国的建窑
世界的建盏
作为中国陶瓷史上一笔浓墨的建盏
其独有艺术韵味
乃至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日本是最早意识到建盏魅力的国家
至宋代茶文化传入后
对建盏始终青睐有加
据公元1511年出版的
日本《君台观左右帐记》史册记载:
“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到目前为止
在日本官方认定的国宝级文物中
瓷器仅有14件
其中有8件是中国瓷器
8件中有4件是宋代建盏
(含3件曜变盏,1件油滴盏)
值得一提的是这3件曜变盏
也是目前已知世上仅存的3件
目前世界各国大型博物馆
均收藏有中国的建盏
现代·白点鹧鸪斑瓷盏
叁·建窑有多大规模?
建窑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
位于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一带
历史上属于建州,故名“建窑”
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门、营长乾等处
规模约有十二万平方米
近二十多个足球场那么大
其中最长的一座龙窑长达135.6米
窑宽1至2.35米
依山而建,头尾高差28.65米
是我国已知最长的龙窑
有学者研究称一窑可达10万件
可见当时装窑是何等繁忙热闹
出窑又是何等壮观
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
但此时规模较小
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
到了宋代,建窑逐渐崛起
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
是建窑的鼎盛时期
此时建窑与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
呈分庭抗礼之势
在世界陶瓷艺坛上放射光芒
元代中后期以后
建窑趋于衰弱
明代停烧
现代·祥云柿红釉瓷盏
现代·黑釉木叶瓷盏
肆·建盏如何烧制?
中国陶瓷自始烧制以来
在外观上追求颜色的清浅
故釉由黑变酱、再青、再白、再透明无色
在形体上追求秀雅轻薄
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
强化装饰性
然而建盏恰恰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子
颜色深沉,形体厚重
大巧若拙,大雅若俗
但是它的烧制流程
与其他瓷器大致相同
主要经过:
选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
宋·建窑黑釉兔毫瓷盏(带匣钵)
口径15/高6.5
伍·建盏的专一!
1.一窑一器
瓷器有史以来
唯有在宋代
一大名窑,只烧一器
这就是建窑
(当然并不绝对,比如建窑也出产些油灯之类的琐碎器具,但与建盏相较,尽可忽略)
建窑基本上只出产黑釉茶盏
但就是这单一的黑釉茶盏
却在人工之精,造化之巧的共同作用下
幻化出万干华彩,无尽之美
成为斗茶茗战之利器
为当世所珍,并被皇家推崇
现代·油滴瓷盏
2.建盏的器型
建盏造型古朴浑厚
手感压沉
是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的
双手将泥拉成器坯
要成竹在胸,一气呵成
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
在准确适度的内外两个力的
调合中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
建盏整体器型经干锤百炼后基本不变
大致可分为敞口、束口、敛口和撇口四类
每类又可以分大、中、小型
口径分别为:15厘米以上,11至15厘米,11厘米以下
现代·油滴瓷盏
现代·油滴瓷盏
陆·建盏为何绝迹?
风靡于宋代的斗茶文化艺术,是驱动建窑发展的根本原因。建盏的推崇与斗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建盏,只属于宋代,只属于点茶,只属于文风雅致的宋人。
宋代灭亡后,饮茶方式也开始走向简单化,盛行三百多年的宋代点茶法迅速衰落,最终演变成用沸水冲泡的瀹饮法,并沿袭至今。因此,建盏便开始失去了本身的实用价值,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随后,明清以来的青花瓷茶具盛行于世,紫砂茶壶也独领风骚,至今犹盛。总而言之,建盏的兴衰可谓“成也点茶,败也点茶”
现代·窑变釉瓷杯
柒·建窑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文物考古工作逐渐走上轨道。
1954年,华东文物工作队福建工作组对水吉窑进行考古调查。
1960年,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对芦花坪窑址进行首次发掘,发掘面积约90平方米,出土标本千余件。
1977年,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系和建阳县文化馆联合对芦花坪进行第二次发掘,发掘面积208平方米。
1990年至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福建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建窑考古队,对建窑遗址进行全面调查和重点发掘,揭露多座窑炉遗迹。
1985年,建窑遗址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建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金油滴瓷盏
现代·彩金油滴瓷盏
捌·建盏的复烧!
新中国成立后,在建窑遗址考古工作持续开展的同时,专家们对建盏烧制工艺的恢复研究也一直在进行。
自1979年9月始由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部门和单位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仿古建盏实验,终于在1981年3月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建盏的样品,并获得了有关人士的好评。
1981年5月7日至10日,福建省科委邀请了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轻工部陶瓷所、外交部总务司、上海博物馆、上海硅胶所等30多个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对仿建盏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仿宋兔毫盏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无论是釉色、纹理,还是胎骨、造型等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
20世纪末,带耀斑的仿曜变天目盏也获得成功,并少量流入市场,但此类产品与日本收藏的曜变天目碗相去较远,容易辨认。
2009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代·油滴瓷瓶
结束语
建盏的不朽魅力
藏在宋徽宗
高妙审美的心境中
藏在宋代大师
无数次失败的煎熬中
藏在宋代文坛巨匠
畅怀讴歌的诗词中
藏在世界茶与瓷文化
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展厅一览
1.展览时间
2024年6月28日至9月1日
2.展览地点
西宁市博物馆二号展厅
监 制:张清民
责任编辑:孙杰
供 稿:展陈部
图文编辑:解程鹏
联系电话:0971-636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