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交流展览丨霸府名都——太原市博物馆藏北朝隋唐精品文物展

发布单位:西宁市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5-05-16

0.jpg

锦绣名城太原古称晋阳,是黄河中游、汾河中流的都邑要冲,地处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交汇区,既是民族融合之地,也是文明互动之前沿。因此晋阳城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都会、军事重镇。北齐时晋阳更是以“霸府别都”之威名而荟萃精英,繁盛有逾邺都。悠久的建城史,造就了今日太原都府迭兴、府县并置的古城格局,历史遗存序列清晰、类型丰富。

2025年5月16日,“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由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与太原市文物局联合主办,西宁市博物馆、太原市博物馆及青海博物馆联盟共同承办的“霸府名都——太原市博物馆藏北朝隋唐精品文物展”在西宁市博物馆盛大开幕。展览分为“巍巍雄镇”“惊世古冢”“锦绣名都”三大主题板块,以“霸府—名都”的城市发展历程为主线,依托娄睿墓、徐显秀墓、韩祖念墓、虞弘墓等重大考古成果,通过精选代表性文物,重在展现太原悠久的建城历史和璀璨多元的历史文化。

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30余件(组),其中包括珍贵的陶俑、金银器、玉器、瓷器等,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太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感受北朝隋唐时期太原的独特魅力。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契机。



01·巍巍雄镇

1-1-2北齐晋阳大明城七殿二堂想象图.jpg△北齐晋阳大明城七殿二堂想象图


晋阳军威盛 霸府亦别都

晋阳城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都会、军事重镇。尤其是北魏后期,尔朱荣雄踞晋阳而遥制朝廷、争霸天下。其后高欢“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焉”,自此“军国政务,皆归相府”,时号“霸府”。自公元550年高洋代魏建齐,虽建都于邺,但政令却由晋阳而出,史称“别都”,开创了北齐“邺—晋阳”两都制格局,造就了晋阳城在北朝时期的赫赫地位,此时的晋阳以“霸府别都”之威名而荟萃精英,繁盛有逾邺都。


百工兴旺 霸府根基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涌入并州,与汉族杂居一处,促进了并州地区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并州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多民族经济共同发展的特点。到北齐时,晋阳已是“仓廪充实”、“王府冲积”,冶铁、陶瓷、纺织、酿酒等百业发达,经济繁荣,这也是晋阳作为军事重镇、霸府别都的重要经济物质保障。

△经济贸易的繁荣——牵驼俑


△娄睿墓壁画——群马奔驰


1-2-3太原张肃俗墓出土牛车.png

△太原张肃俗墓出土牛车


△徐显秀墓壁画——牛车出行



工艺精美 烧造繁荣

冶炼业

北齐在晋阳设有专管冶炼业的机构,其不仅规模大,而且冶炼技术也达到较高水平,保障了北齐军事的强盛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陶瓷业

北朝是铅釉陶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环,器形主要包括各式壶、罐、瓶、盒、灯和莲花尊等。北齐时期大量生产瓷土作胎的低温铅釉陶器,该类器物常被误认为北方青瓷。

1-2-5冶炼场景图.jpg△冶炼场景图



汾清佳酿 杏花酒香

北朝的酿酒业发展较快,北齐时出现了山西名酒——汾酒,当时名汾清酒。

1-2-6酿酒场景图.png△酿酒场景图



并州精骑 浩浩雄风

晋阳既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要地,也是各民族交流融合之中心。它既是中原王朝北进靖边的军事重镇,又是游牧民族南下逐鹿的桥头堡垒。此外,晋阳深受北方游牧民族剽悍善战、骑射尚武精神的影响,其地素有“人性劲悍,习于戎马”,“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之美誉。尤其是自东汉末年大量“胡人”迁居太原盆地后,逐渐形成“并州之胡”,成为一支左右北中国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北魏后期,高欢凭借“并州之胡”,平流民,灭尔朱,称霸天下,其后晋阳作为东魏“霸府”、北齐“别都”,渐入黄金时代。

1-3-1娄睿墓甲骑具装俑线图.png△娄睿墓甲骑具装俑线图


1-3-2山西晋阳北齐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壁画中的武士军容.jpg△山西晋阳北齐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壁画中的武士军容



02·惊世古冢

2-1-1娄睿墓位置图.png

△娄睿墓位置图


东安有遗珍 地下何煌煌

晋阳墓葬区遗址主要分布于古晋阳城两侧的西山山前坡和东山山麓的缓冲地带,在这些区域,出土了大量北朝时期皇族贵胄、达官氏族的纪年墓葬,尤其是王郭村东安王娄睿墓、王家峰村武安王徐显秀墓、大井峪村武功王韩祖念墓、东山岗头村刘贵、东山南坪头村□憘墓等惊世古冢的发现,对中国北朝考古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这批墓主大多为北齐军功勋贵、地位显赫,是北齐政权的核心人物。这些墓葬的发现反映了晋阳城作为北齐军事重镇、霸府别都的重要地位。



东安遗珍

娄睿,鲜卑望族,高欢妻娄昭君内侄,历封北齐东安王、太尉、大司空等职,武平元年(570年)卒,墓葬位于太原晋源区王郭村。

娄睿地位显赫,墓葬规模宏大,一经出土即轰动四方。墓内壁画呈长卷多栏式布局,残存220余平方米,描绘出行、回归仪仗等,内容极其丰富,技艺精湛,表现了墓主人生前的显赫场面以及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填补了中国美术史北齐实物画作的空白,真实地再现了北齐皇室政要的生活面貌和社会现实,同时也印证了北齐晋阳城霸府别都的军政地位。

2-1-2.png

△1.镇墓武俑   2.武士俑   3.文吏俑 4、5.女侍俑  6.女侍跪俑   7.女仆俑


2-1-3.png

△1.骑马武士俑   2.骑马文吏俑   3.骑俑 4.骑马乐俑  5.执物俑   6.驮物骑俑   7.陶马


2-1-4.jpg

△娄睿墓西壁壁画剖面图



03·锦绣名都

3-1-1隋代太原建置图.jpg

△隋代太原建置图


中西交融处 锦绣最名都

晋阳既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要地,也是各民族交流融合之中心。东魏北齐时期,晋阳作为北中国军政中心,政要云集,使节络绎,胡商纷至,商贸发达。彼时的晋阳,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文化昌盛,社会繁华。各民族习俗文化在这里融合汇通,滋养中华文明的根脉,造就了晋阳文化的多样多元,晋阳由此从一个军事重镇蜕变升华为具有全局意义的锦绣名都。其后“唐兴晋阳”,“天王三京,北都其一”,这座锦绣名都迎来了又一次发展高峰。



往来交通 中西相融

晋阳是北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之一,中外交流频繁,经济繁荣,商贸发达。在晋阳城遗址及其周围发现有丰富多彩的丝绸之路物质文化遗存,各类墓葬中出土的珠宝首饰、琉璃杯、金币、骆驼俑等遗物,呈现出东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因素,印证了当时的晋阳城是一座文化“驿站”,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以及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3-1-1韩祖念墓出土骑骆驼俑组图.jpg

△韩祖念墓出土骑骆驼俑组图



西域珍品 风靡晋阳

晋阳及周边地区遗存有许多带有域外文化元素的文物,反映出晋阳与丝绸之路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可以印证晋阳在北齐时期中西交流之频繁的是一件玻璃杯。其为翠绿玻璃质地,内敛口,细长柄,喇叭底。杯壁光滑,映出紧密排布的窝状体结构,足见其工艺之复杂。此杯光彩夺目,宛若唐代太原诗人王翰《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美丽诗句再现。

这些来自于西域的珍品,因为中西交流的频繁,在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晋阳名都风行一时。

3-1-2玻璃杯组图.jpg

△玻璃杯组图



佛风东渐 光耀晋阳

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中原大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寺院建筑及其雕塑艺术。北朝后期,随着晋阳战略地位的提升,在统治者的支持下,在晋阳西山一带开石窟、凿大佛、建寺庙。著名的寺庙有天龙山天龙寺、蒙山开化寺、龙山童子寺等。晋阳北齐佛教造像自成风格,反映了北朝晋阳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

3-2-1天龙山石窟.jpg

△天龙山石窟


△龙山童子寺及大佛阁遗址


3-2-3北齐燃灯塔.jpg

△北齐燃灯塔


3-2-4蒙山大佛.jpg

△蒙山大佛



结 语

思归若汾水 无日不悠悠

如今的我们虽然只能通过考古发掘的“吉光片羽”与所剩不多的建筑遗存来窥探晋阳古城之壮丽,但晋阳究竟留给了后世什么样的文化基因?是文化融合的兼收并蓄,是华戎杂处的开放包容;是面对挫折的坚毅勇敢;是迈向未来的力量之源。

这座经历2500年沧桑沉浮的历史古城,如今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在牢记辉煌历史的同时,坚定理想、锐意进取;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综合治城,奋力书写新时代优秀答卷,为再现“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屏、人民富足、社会祥和”的“锦绣太原城”盛景而不懈奋斗!



展厅一览



展览地点

西宁市博物馆二号展厅



展览时间

2025年5月16日至8月25日


一审一校丨展陈部

二审二校丨孙  杰

三审三校丨张清民

联系电话:0971-6361550